通宵防御台风“蝴蝶”强降雨 “网格+气象”筑牢社区安全防线
受台风“蝴蝶”外围环流影响,深圳市气象台于6月12日01时21分将分区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扩展至全市,龙华区福城街道迅速启动“网格+气象”联动机制,三防应急网格员通宵值班值守守护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在接到气象部门发布台风“蝴蝶”路径、强度、风雨影响和预警信号预估等动态信息后,龙华区福城街道迅速响应,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至各社区、各网格。通过社区公告栏、微信群、短信等多种渠道,广泛向居民发布台风动态和防范提醒,让居民及时了解台风的路径、强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,提高居民防灾意识。
针对台风可能引发的强降雨、大风等灾害,福城街道提前组织人员做好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、高空物体加固、易涝点巡查等工作。同时,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,确保防御工作有序开展。对于低洼地带和易涝点,提前安排了排水设备和人员,确保在降雨过程中能够及时排水,避免内涝发生;对于高空物体,组织网格员及防汛志愿队伍开展排查,要求业主和物业单位进行加固或拆除,防止被风吹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据统计,从6月11日晚起,福城街道网格员们迅速开展高空坠物排查行动。他们以老旧小区为重点区域,逐户敲门向居民宣传台风危害及防御措施。当晚累计排查发现高空坠物安全隐患226宗,通过联系业主自行整改、协助加固、拆除危险物品等方式,已全部整改完毕。
6月12日凌晨1点半,福城街道网格员严格落实三防值守,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,将网格员分成多个小组,每个小组负责特定的区域和任务。对低洼地带、易涝点、危房危墙等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,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险情。在巡查过程中,网格员们严格按照巡查路线和时间节点进行巡查,全方位把控重点区域。(文图:李雷新)
龙华区:“网格+气象”筑牢台风“蝴蝶”防御墙 实现零伤亡零重大损失
今年年第1号台风“蝴蝶”影响深圳期间,龙华区依托“网格+气象”协同防御机制,以精准预警为先导、以网格管理为抓手,织密防灾减灾安全网络,实现全区“零人员伤亡、零重大财产损失”防御目标。截至6月18日10时,全区累计出动网格员8566人次、巡查车辆992车次,排查隐患3637处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防灾理念。
气象预警:精准滴灌到网格的“指挥棒”
6月12日11时深圳市气象台发布台风白色预警起,龙华区网格管理部门即提醒辖区网格员通过“深圳社区网格管理”平台、深圳天气APP等渠道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气象预警预报信息。与此同时,区三防指挥部也通过“智慧三防”平台将预警信息实时推送至全区3005个网格,同步启动“关注级”应急响应。13日20时台风蓝色预警升级后,气象部门每小时更新的风力雨量数据直接接入网格管理系统,为网格员划定重点巡查区域。清湖站实测最大累计雨量133.6毫米,龙平站最大阵风达9级(22.0米/秒)的精准数据,成为网格员排查老旧房屋、户外设施的“风向标”。6月14日11时暴雨黄色预警发布后,根据气象数据显示的强降雨时段,民治街道网格员提前协助处置组在布龙路等易涝路段预置沙袋300余个,观澜街道对辖区60.9毫米的平均雨量提前研判,提前转移低洼区域群众28户。
网格行动:隐患清零在一线的“铁脚板”
“网格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机制在台风天气防御中高效运转。得益于该机制的快速响应,龙华街道和联社区网格员巡查时发现清龙路保利悦都路段一棵胸径30厘米的乔木存在倒伏风险,立即启动机制协调园林部门连夜开展修剪加固工作,14日强风天气中该树虽倒伏,但因前期处置及时,仅剐蹭一辆小车后备箱,未造成人员伤亡。同样在茜坑社区,网格员通过机制联动园林、城管等部门,对观兴西路因雨水浸泡导致根部松动的树木紧急设置警戒标识、疏散周边车辆并修剪隐患树枝,15日凌晨,部分树枝掉落剐蹭出租车,由于多部门协同处置到位,未引发更严重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害。
数据显示,全区网格员重点排查建筑工地、老旧小区、河道堤防等6类高风险区域,整改广告牌松动、地下车库防涝设施缺失等隐患472处。福城街道网格员在丹坑新村南1栋至6栋区域清理乱堆乱放杂物12车,打通消防通道3处,确保台风期间应急车辆通行无阻。
协同机制:平急转换见实效的“组合拳”
龙华区将气象数据嵌入网格管理全流程,构建“预警-响应-处置-复盘”闭环体系。在防台风四级响应期间,区三防指挥部通过可视化系统实施动态调度时发现,观澜街道虽因60.9毫米的平均雨量出现积水,但积水风险较低。即便如此,指挥部仍依据气象数据特征,调度网格员对户外广告牌开展重点巡查。这种“气象数据+网格经验”的决策模式,推动全区6个街道全部实现“零积水”防御目标。值得注意的是,台风影响消退后,区三防办立即启动“防御效能评估”,经分析发现,民治街道因83.9毫米的平均雨量,部分小区出现排水不畅问题,随后迅速推动市政部门对12处管网进行疏通作业。这种“气象数据研判+网格一线反馈”的复盘机制,为后续防灾减灾积累了重要实践经验。
本次台风防御过程,龙华区“网格+气象”机制如同精密齿轮,气象数据为网格巡查装上“千里眼”,网格员用脚步织密“安全网”。正如龙华街道网格员钟伟兴所说:“每一个气象数据背后,都是我们守护群众的‘作战图’,每一次网格巡查,都是对‘宁可十防九空’的践行”。(文图:段斌)
坪山区碧岭街道:“三招”织密台风“蝴蝶”防御网
6月12日11时,深圳市气象台发布全市台风白色预警信号。根据预报,今年1号台风“蝴蝶”将对我市带来明显风雨影响。碧岭网格闻“风”而动,第一时间启动防汛防台应急响应机制,以“宣传先行、排查兜底、联动提效”为核心,多举织密基层防御网络,用“网格速度”筑牢安全屏障。
碧岭网格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元渠道,向居民普及台风防御知识:通过23个社区微信群实时推送台风动态,附图文版《暴雨防御手册》,重点标注“低洼易涝点分布”“紧急避难场所位置”,并针对上班族、学生家长等群体定制“通勤避雨指南”“校园防汛贴士”;线下组织88名网格员依据“碧岭街道特殊群体”台账,对辖区200余户独居老人、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“敲门入户”,同步在社区宣传栏张贴通知、发放资料,确保居民全面了解台风的危害及应对方法。对照“老旧房屋隐患台账”,碧岭网格对建成年限超20年的居民楼、城中村自建房等6类建筑启动“拉网式、地毯式”双排查,重点检查墙体裂缝、屋顶防水层、阳台护栏稳固性等,并记录排水管道与电路隐患。截至6月18日,共排查出租屋1965栋,其中老屋213栋,发现隐患点76处(包含C3类住人房屋26栋)。对能立即整改的问题,网格员联合物业当场处置;需专业处理的,则联动住建、应急部门,明确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,确保隐患“发现一处、销号一处”。
为防范城市内涝,碧岭网格与水务部门密切协作。一方面,协助开展辖区排水管道、沟渠清淤疏通工作;另一方面,建立应急联动机制,一旦出现内涝险情,双方迅速响应、联合抢险,及时排除积水,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秩序。(文:刘俊豪)
光明区新湖街道:织密“网格+气象”防护网 筑牢台风防御安全屏障
受1号台风“蝴蝶”影响,自6月12日晚起,我市出现间歇性降雨和阵风天气。光明区新湖街道各小分格闻“风”而动,迅速启动“网格+气象”联动机制,组织全体网格员进入应急响应状态,“线上+线下”齐发力,“预警+科普”共落实,让防御台风的“安全网”更加牢固。
网格员严格落实“雨前排查、雨中巡查、雨后复查”的“三步走”工作策略,对辖区老旧房屋、危险边坡、低洼易涝点、水库、河道等重点区域开展“拉网式”排查。重点检查房屋主体结构是否存在倒塌风险、墙体有无开裂渗水,同时密切关注边坡的稳定性和积水情况。对排查发现的隐患,坚持“即查即改”原则,第一时间处置整改。无法立即整改的,在隐患点设置警戒防护设施,上报情况并更新隐患台账,后续做好跟踪管理。
利用好线上平台,网格员通过三级微信群、朋友圈等渠道,及时转发市气象台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引,并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,帮助辖区居民及时掌握气象预警并做好防范措施,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。
截至6月17日,新湖街道网格事务部累计出动1435人次,排查老旧房屋2728间次,边坡273次,窝棚257次,低洼地带46次,河道96次,居民危墙131处。接下来,新湖街道小分格将坚持做好防汛防台工作,充分发挥网格员基层“神经末梢”作用,持续做好气象资讯宣传和隐患点盯防,进一步夯实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防线。(文图:詹闰香、陈薪玉)
龙岗区宝龙街道:网格联动气象预警 织密台风“蝴蝶”防御安全网
1号台风“蝴蝶”来袭,龙岗区宝龙街道依托“网格+气象”联动机制,充分发挥网格员“气象哨兵”作用,通过风险隐患精准排查、预警信息迅速传达、应急服务高效响应,构建起气象灾害防御“最后一公里”安全防线,全力守护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网格员通过社区微信群、公众号、朋友圈等线上渠道,高频次推送台风预警信息、防御指南和避险知识,提醒居民留意市气象台发布的最新台风动向和预警信息,做好防御台风准备,合理安排出行计划,尽量非必要不出门。线下网格员逐户实地走访,面对面向居民耐心讲解台风防范要点,提醒加固门窗、收好家中阳台杂物等。
同时,深入辖区,对河道周边、老旧房屋、低洼易涝点等重点区域展开“地毯式”巡查,督促小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项目立即停工,并协助做好设备加固,对山体边坡、围墙挡墙等重点部位仔细排查。排查过程中,同心社区网格员发现一处开裂的围墙,现场及时设置了警戒线,有效防范台风可能带来的危害。
网格员根据气象预警信息,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安全隐患排查,对发现的突发情况及时进行上报,如宝龙社区网格员在宝荷路支线巡查时,发现倒伏的树木严重影响道路通行,且存在安全隐患。网格员立即上报相关部门,并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,疏导过往车辆和行人,在相关工作人员到来后积极协助开展清理工作,保障道路快速恢复畅通。同乐社区网格长带队开展巡查时,发现一工地附近边坡因雨水冲刷存在部分坍塌现象,第一时间上报险情,并协助有关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及边坡加固工作,及时抓早抓细消除隐患。
截至6月17日,宝龙街道共出动769人次,排查老旧房屋、山体边坡、河道等共468处,排查隐患50余宗,推送相关预警信息近1900条。下一步,宝龙网格将继续做好隐患排查、气象预警传递工作,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险情,拧紧气象防灾减灾“安全阀”。(文:魏丽婷)
南山区西丽街道:重点巡查危险边坡
针对台风“蝴蝶”和季风叠加带来的降雨,南山区西丽街道迅速响应,按照“网格+气象”要求,多方谋划,做好相关防御工作。
西丽街道百旺社区网格员严格落实“雨前排查,雨中巡查,雨后复查”的要求,通过居民群、行业群告知辖区居民台风“蝴蝶”的发展形势。趁暴雨来临间歇,对辖区范围危险边坡、老旧小区、建筑工地、低洼易涝点等重点场所进行拉网式、地毯式排查,发现了2处危险边坡隐患,并拉起警戒线,防止群众在台风期间靠近,为居民安全提供坚实保障。(文图:朱天石)
福田区沙头街道金城社区:“网格+气象”协同发力 筑牢防汛抗台“安全堤坝”
面对今年1号台风“蝴蝶”及持续暴雨过程,福田区沙头街道金城社区创新运用“网格+气象”联动机制,组织网格员高效开展防汛抗台工作,成功守护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多维预警,前置防御
依托气象精准预警,金城社区通过网格微信群、公告栏等多种渠道,线上线下齐发力,快速实现气象信息传递。网格员们积极开展线下巡查,重点走访独居老人、低洼住户,面对面提示风险,“一对一”指导防范,实现预警信息到户到人。同时,金城社区提前开放应急避护场所,置办备足防灾物资,及时、妥善安置附近工地人员、流浪人员,传递暴雨中的城市“温度”,筑牢气象灾害防御屏障。
地毯式排查,消除隐患
以预警为令,全体网格员对辖区开展风险隐患排查,对辖区内在建工程、净化水厂等重点区域进行“拉网式排查”。对辖区内的小散工程,重点检查塔吊、脚手架稳固性及工棚防风能力,对发现的5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。联合水质净化厂厂方,保障社区排水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,维护居民生活秩序。针对下水道口、雨水篦子等加强巡查,在侨城东北延等区域清理排水口杂物5处,确保道路排水畅通。
火速抢险,化解危机
面对台风“蝴蝶”,网格员与社区人员组成应急抢险队,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,全力守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。6月17日,强降雨致使辖区低洼地带及红树林路积水达30厘米,抢险队立即设置警示标识,提示市民避开积水区域,并联合水务部门调运抽水泵,1小时内完成排水,消除出行安全隐患。
灾后巡查,快速恢复
降雨结束后,网格员们仍然没有放松,组织开展了灾后拉网巡查,发现房屋、道路等受损情况5处,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并积极协助修复。面对暴雨带来的倒伏树木、垃圾等杂物,网格员组织志愿者与居民及时清理,清运垃圾5车,迅速恢复社区整洁面貌。
此次防汛抗台工作中,金城社区通过气象精准指引与网格精细管理结合,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,为基层防灾减灾提供实践经验。(文图:林雨婷)